Eledhwen

看文,只是为了表白各位大大。微博@唐菖蒲少女,小伙伴们来找我玩呀!

所谓春蚕蜡炬|一人血书推荐1991版德语电影《莫扎特》(剧烈剧透+看图说话)

竹东:

不懂德语,在油管凑合看完了,只知道大概意思。但是这个真的是我看过的最精致的小莫影视作品,没有之一。彩虹屁不会,就只好看图说话啦!



首先呢,电影是绝对时间顺序拍的(个别有调整),从4岁到生命结束。所以有的小伙伴觉得像纪录片,确实有些像的。而且导演演员们都颇有纪录片的那种郑重认真和节制收敛,真正抓人的是细节,而不是刻意的人造drama。图为小沃菲第一次偷偷夜里弹琴,吵醒了爸爸妈妈姐姐。这个小沃菲超级萌。



爸爸惊喜地抱着小沃菲教他弹琴。妈妈提醒说会吵到邻居,爸爸也不管。姐姐过来弹了一段给弟弟听,被爸爸训了,大概意思是我教你弟弟的时候你别来添乱。



妈妈在安慰伤心的姐姐。这段细节处理很好,不到几分钟,几乎没什么台词,沃菲的天资、爸爸的偏心、姐姐的委屈和妈妈的善良都表现到位了。





莫扎特家的音乐教育日常。





爸爸第一次带小沃菲去自己工作的乐团。在好奇宝宝小沃菲的眼里,爸爸突然两米八。



翘着小脚丫作曲的小沃菲。莫扎特认谱比认字早。还有就是我认为,作曲对于莫扎特来说,是一种自发的无上的快乐,而非任何负担,或者赚取他人眼球的手段;总之是滋养他提升他的东西,而非消耗他折磨他的东西。这点一会儿我还会再提起。所以我一直不是很get德扎的小阿玛迪,虽然我承认戏剧舞台上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。



小沃菲被大主教(科洛雷多的前面一任)叫去展示钢琴演奏和即兴作曲。图中不是大主教,是书记员。小沃菲灵感来了,直接上去抢了书记员教士的笔。老大主教就是个红衣胖子我就不截图了。



爸爸担心的眼神。其实这个剧里没有太多和爸爸的冲突,这让我觉得有点遗憾。但是演出了爸爸在莫扎特成长过程中对他的爱护培养和娇惯。这个我还是很满意的。生活细节终于不在“我爱你我付出了很多”这样的台词里了。而且表现的都很克制、不夸张。



小沃菲在旅途中创造了属于自己和姐姐以及所有好人的国度。他自己是这个国度里的王子。



作曲第二弹。小沃菲经不起舟车劳顿病倒了,爸爸在照顾他。问他想要什么自己去给他买,沃菲说想要写字板和笔,他想写写曲子来驱散痛苦。爸爸这一溜量体温敷毛巾掖被子和轻轻扶起小莫来给他拿着写字板,这一套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。小沃菲一定常常生病,爸爸业务都熟练了。而且爸爸也很疼他。生病痛苦的时候,小沃菲觉得作曲其实会让自己好过一点。这个设定以后还会继续出现。



到了维也纳。中间是玛利亚特蕾莎,她的左边(观众右手边)挨着的那位是约二。



抱狗狗的是玛丽安托瓦内特。



姐姐也还是小孩儿啊。上来一盘宫廷点心,女孩子抓起就吃。一个小动作,童真的年龄感就出来了。



这里用了一个史实梗,一个小王子(历史上好像是一位成人贵族/乐师?)说小沃菲是因为戴了魔法戒指才会弹琴。小沃菲一边弹一边赌气把戒指摘了下来。



小沃菲摔倒了,玛丽公主把他扶起来。接着就是那句有名的“你好善良,我要和你结婚!”电影用美好的像一个洋娃娃的小公主结束了小沃菲的童年部分。镜头一转,就是成年的莫扎特了。




成年(其实还是青春期啦)的莫扎特一出场就是《求主垂怜》梗。那是一部梵蒂冈教廷规定谱子密不外传。这圣歌有五个合唱声部,再加上四个独唱声部,一共九声部。小莫硬是听写了出来。这一点拍的也很不错,小莫被歌声吸引,倚在窗前不肯走。爸爸见状从怀里摸出来纸和笔塞给他,他看也不看就接过去。唉,不懂事的小孩儿把爸爸当秘书了吧。他自己为了穿衣服好看,连纸笔都不肯装。另外,这部戏里小莫的衣服一直都很华丽时髦,比较符合历史上的那只精致猪猪男孩。



因为小莫演员是维也纳音乐学院古典钢琴专业,他会演奏指挥和作曲。看了就知道,这段听写谱子,虽然是演,但是非常流畅自然。



被卫兵训斥并没收了谱子,不服气的小眼神。以及顺便想打死给梵蒂冈卫兵设计衣服的人,查了一下不是米开朗琪罗,大家可以不要再打他了。





然后莫扎特说,那我在这儿听听总可以吧。卫兵说可以。这一段吹爆导演摄影师和演员。开始小莫的脸在阴影里,镜头推进,是个认真听的表情,然后就是胸有成竹的嘴角上翘。想亲亲这个嘴角。




回到住的地方就把刚才听到的圣歌写出来了。爸爸都惊了,问怎么做到的。答曰,一个耳朵听五个合唱声部,另一个耳朵听四个独唱声部。以及小莫你这是什么姿势,坐没坐相!





因为梵蒂冈说了这个谱子不外传,写下来不让人知道父子俩又憋得慌,结果就是把它献给教皇。教皇对这样的天才也没辙,只好给了金马刺勋章。挂勋章的时候,爸爸把小莫的小辫子抬了起来。这点事,至于吗。真是,后来小莫的一些缺点都是爸爸惯出来的。真的很喜欢这种不动声色的细节。小莫人还没走,教廷就把他的谱子烧了(教廷肯定有原版,本来就不需要他的版本,给个荣誉也像是:我承认你天才,你也别把这个谱子外传 的某种约定)。小莫那个有点吃惊有点不服的眼神啊……



然后终于要回家啦!萨尔茨堡也换了新主人。在马车上给科洛雷多写曲子的小莫。他的创作就是停不下来。那时候他估计也不会想得到他在自己的家乡会那么不快乐。



科洛雷多大人!感觉演员选的刚刚好。有那个范儿,但不是纯反派脸。本来亲王主教也不是为了在莫扎特生命里当个反派才出生的,人家有自己的一番事业。但也不像德扎表哥那样,好看过头了反而耽误观众理解主教是个怎样的人。



上班摸鱼的小莫。看他的手在琴盖上。天才当然不甘心之做一个背景音乐演奏机啊。主教还问他你又咋了,他说您这么大的大人说话我们弄这点音乐多不尊重,应该鸦雀无声让大家听你一个人说话呀。主教:哦谢谢哈,你们小声点演奏不就好了。



小莫:好气。其实这段也是很精致。主教开会说的大概是,有人说不是上帝造人,而是人造上帝,我觉得这种想法很有创意……很是宽容的一个宗教人士了,估计是故意设计的台词暗示科洛雷多在改革方面的开明之处。以及主教当众跟莫扎特说话时,带着那个自然流露的不耐烦和不重视,但是用词语气某种方面也很雍容贵气,不像表哥那样大吼。主教根本就是真心觉得莫扎特这样的乐师没啥用处,有也行没也行,更不会专门分精力去在意他欺负他。刚游历了欧洲的小莫哪受得了这个。





其实那时依附贵族的乐师就是没啥地位。主人请吃饭,他们得在帘子后面做人肉背景音乐制造机。小莫的小伙伴怂恿他掀开帘子,小莫二话没说就去掀了。爸爸愁死了。但是乐师也是人啊,即使那些一辈子在萨尔茨堡演奏背景音乐的乐师也是人啊,被当成毫无尊严的非人音乐演奏机,大家都不会觉得乐在其中吧。只不过小莫仗着天才敢说敢做而已,他去掀帘子,半个乐团的乐师都跟着撂下乐器往外看。



沉醉在排练和指挥中的小莫,专注认真,美好到无与伦比。



被吵吵到无法办公的主教无奈地摊开双手做小鸟飞翔状。其实这俩谁都不为了怼谁,但是就是根本无法调和。



故意在主教在教堂要讲话的时候指挥大家奏乐和合唱的小莫。话说这个乐师工作服是怎么回事。实不相瞒,我上幼儿园的时候,也穿过同样制式的服装。



主教让小莫别闹了。小莫一摔谱,气走了。爸爸赶紧用小提琴弓子当指挥棒替他指挥完。其实这本来来不该停,爸爸向合唱团做了个提气、呼气、慢慢停下 这样意思的动作,硬是把音乐停住了。爸爸心好累。以及这里我也喜欢,不是指挥走了大家骤停,而是唱完了最后两小节。这不是乐师的强迫症,而是所有人的。去年过年的时候,我试过。我在不同的亲戚家突然高唱“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”。不出所料的是所有人都不能自控地出声接上那个“参北斗啊”。



被气到去小酒馆喝酒,喝醉了自嘲地笑。虽然在闹情绪,现在的小莫还没有多少挫折,衣食也安稳,所以他的情绪基调还是欢乐的。



这个叫酒保的响指也太帅了叭!



主教要去维也纳,带着乐队!又可以去维也纳了小莫好高兴!这个笑容连冬天的雪都能融化了。



可怜兮兮和圆号挤一个车厢的小莫,他在兴冲冲地为维也纳写曲子!看!又是作曲。感觉这个电影里对作曲表现的是我最满意的。第一,这是小莫绝对无法放弃的事情。第二,只要这样见缝插针,他才有那么多的作品。小莫在音乐方面真的又有捷才又勤快。




一到维也纳就不愿意回家的小莫跟阿尔科吵崩了。其实主教根本不会掉价跟他吵的。很喜欢阿尔科说过的话,维也纳人善变将来生活不稳定什么的。其实是逆耳忠言,也是年长者的洞见之谈。可惜小莫不可能听的。这里我总会想到小人鱼。她奶奶也不让她去陆地,但是她奶奶总不至于是个反面人物吧。萨尔茨堡的一切都是那个时代的正常,只是小莫他是个前卫的弄潮儿。加油呀小莫!以及导演把这屁股上的一脚弄了个全片唯一慢动作是几个意思。这个表情还定格了好几秒。




这里应该对应的是巴黎,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时间跟历史对不上吧。感觉古早的电影里这样处理大概是趁大家还不太熟悉小莫,把挣脱萨尔茨堡和世界各地闯荡分成了两个部分,这样逻辑上、叙事节奏上都更方便。而不是历史上那种还回去一次。怎么说呢,真实总比虚构要更复杂。演员自己在弹小莫的作品,每次都想夸他这一点。而且眼神还管台下要掌声呢,这个鬼灵精。



这里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成功的演奏会,小莫抱着一大把花束进来,发现妈妈去世了。背景音乐是K304。一种刚熬出头,妈妈却没有等到的概念……嗯……也算是一种烘托哀情的手段吧。



然后是美丽的歌姬阿洛西亚小姐出场。



一秒被甩,哭唧唧。



经常在莫扎特信件中出现的小堂妹终于拥有面孔。她安慰了失恋的小莫。(导演:时间线什么的不管了。)小堂妹是个天真可爱胖胖的乐天派姑娘。一起高高兴兴地弹琴唱歌滚床单,有种两小无猜感。



小莫你干啥呢?



堂……堂妹,您原来这么攻的吗?



小莫在看自己和家人设计的密码信。提到了为了避免亲王大主教解惑这些信件特地发明的密码。好吧。小堂妹告诉小莫,国王忙于政事,很难见得到他。但是国王早上五点会到公园骑马锻炼身体。小莫当即就决定五点钟在那个公园举办露天演奏会。很喜欢很喜欢这个情节。有多少自认为是个人才的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年轻人,能有这种自荐的劲头和执行力啊!



呀,(暗中观察)国王来了,快点表现!!



不信你听了我的音乐还不对我动心!



国王想起了这个小孩是谁并且表示很赞赏。



这时候小莫已经住进丈母娘家了。丈母娘在撮合小莫和小康。说,你去宫廷可以带小康去长长见识吗?



傻小莫:好啊,一起玩吧。



阿洛西亚:bravo,mama!!



对女孩子很温柔所以人缘很好的小莫。对女孩子包围很开心。



但是没有什么比跟斯坦茨一起郊游荡秋千来的快乐!



就像这样!



乐极生悲被抓奸了。



每一个撕毁合约的小康都那么帅气。这一只还是当爸妈面撕的。



所以开始试婚纱啦~



此时此刻没有人比莫扎特大师的新嫁娘更美。



在韦伯家跷二郎腿的小莫。其实韦伯一家现在还是有求于小莫的。他这个上门女婿其实在家里很神气的。不用干啥,丈母娘妻子小姨子都在生活上伺候他。



给海顿爸爸一张截图。



和海顿爸爸在一起也很开心。这里小莫起身的时候俏皮地拨了一下小提琴的弦,真的是从内心里开出花来的那种高兴惬意。还有就是在这个场景中,他被另一个小伙伴安利了共济会。



共济会奇怪的入会仪式。坦出一侧胸膛,抵着一把剑,在屋子蒙着眼走圈圈。周围的人在念经(不是)。



去掉蒙眼布的时候,大家宣布小莫通过考验被接受了。



亲自为《费加罗的婚礼》钢伴加指挥。海顿爸爸一旁坐镇。



猜猜这位是谁?



现在是唐璜的创作时期。这个女歌手是最当红,她在聚会上请了三位乐师说能不能现场帮她写歌。



吃货莫扎特先是吃吃吃。



然后一边玩台球一边构思。



阿洛西亚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吃醋。是因为小莫最在意的歌手不是她了吗?



而这时候小康已经怀孕了。其实这些细节都是一闪而过的。但是看得出经过了很细心的安排。而且小莫在聚会上又吃又玩又作曲,都没看过小康一眼。这孩子被惯坏了,真不会照顾人。



很快小莫做出了曲子,另外一个乐师听了之后把自己的谱给撕了。




卡萨诺瓦也参加了这个聚会。来找莫扎特商量唐璜的结局。卡萨诺瓦对唐璜结局不满的事,另一个达蓬特中心的电影《歌剧浪子》也提到过。我猜这可能是有历史根据的。卡萨诺瓦确实参与过唐璜的创作,而且莫扎特版本的唐璜也相当于拿他本人当了原型构思。卡萨诺瓦的演员我基本满意,能看出年轻时应该帅过。他对莫扎特的唐璜结局不满我超级能理解。一来如果大家这就是他,岂不是告诉大家自己不会有好结果,要我我也不满意。二来是卡萨诺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是度过了令自己失望的一生。1977年费里尼的电影《卡萨诺瓦》有个情节最让我动容。卡萨诺瓦空有一身本领,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有机会向国王自荐自己的经世之才,国王却让他和一介车夫比赛谁make love更猛时间更长,然后找人在旁边看。。。身为浪子,自己的一切价值就是浪了?卡萨诺瓦晚年写回忆录写《威尼斯政府史》,是多么多么不甘心呢。他当然不想让自己一辈子的结局是nothing了。所以莫扎特也get到了这个点,上来就说,nothing personal,不是针对您老人家的,但是坚决不肯修改。唉,莫扎特的唐璜跟自己的爹有很大关系,卡萨诺瓦您就别跟着上火了,没说您啊。另外,这电影细致到这个份儿上,还是没有达蓬特一点点出镜,真让人费解到头秃。



白天光顾玩了,晚上熬夜写唐璜序曲。早晨终于写完了,小莫累瘫了。真是连白天的衣服都没脱就这么睡着了,好想冲进屏幕里帮他摘掉假发脱掉外衣和鞋子袜子放到床上去。但是!看背景,陪着他的小康和女仆(还是小姨子还是丈母娘?)也睡着了。为了让他熬夜,小康一晚上陪着他端茶倒水讲笑话。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小康怀着孕呢吧?




唐璜上演啦!扎特各种认真的指挥!其实看演员的表情,他还真的懂。那个劲儿特别对!之所以认真,不光是因为唐璜对小莫来说意义重大,电影里的安排是,国王听过这个之后要解决宫廷乐师的人选。所以小莫非常地拼。



结果国王选的是萨列里。说一句,萨聚聚在这里几乎没怎么跟小莫有交集。他根本犯不着害莫扎特就什么都有。而且人前人后,萨聚聚给莫扎特的评价都挺高。



失魂落魄的莫扎特和不到一秒就不知道从哪里跑过来安慰他的小康。





回家后彻底崩溃了的小莫。先是不可置信地啜泣,在小康捧起他的头的时候抱歉又自嘲的笑,最后是痛彻心扉的大哭。




然后日子还得过下去。打零工呗,还能咋办。这里很有趣,莫扎特先化了妆,然后用一个脸罩护着脸,让小康给他的假发上扑粉。



其实小康这时候月份已经很大了。她要带孩子去疗养。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先伺候小莫打扮,还要自己拿大箱子。



小莫:老婆走了不开心。HELLO?你老婆怀着孕你能送送她吗?



然后小莫经历了没有工作、或者工作很繁重但报酬很少的一段日子。身边还没有小康。共济会的人也不再借给他钱了。然后因为他自己都不会照顾自己更别提其他了,他养的小鸟被他给忘后脑勺去最后饿死了。他发现了超级内疚,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。事情到这个份儿上,还是忍不住心疼他。



海顿爸爸想让他一起去英国。小莫拒绝了。他还是更想留在维也纳。





阿洛西亚两口子和萨列里曾经去莫扎特厮混的小酒馆找他,担心他过的怎么样。后来发现其实莫扎特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放飞,为了养家,他连给音乐盒、蜡像馆作曲、给小酒馆作曲这种活儿都在接,在很努力的生存。



然后席卡内德来啦,送了一只笛子给小莫。嗯,我们都懂的。



小莫暂时住在席卡内德给他准备的小屋里,新重新打起精神来工作。进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跑去钢琴那儿弹了一把。



一起创作魔笛时,小莫在窗外看到一个黑衣人吓一跳。推醒席席让他出去看看是谁。(其实这人是想要拜托他写安魂曲的那个人)席席:这也得把我叫醒?



其实安魂曲拜托者的演员和表现手法不太好,就不给图了。给一张小莫的反应。虽然这个黑衣人并不可怕,但是小莫还是从“安魂曲”三个字中感受到了很多恐怖的不同的东西。




魔笛的带妆排练。席席会抓小莫去吃饭,会往他嘴里塞好吃的。还是很暖的。至少莫扎特不再是孤零零的了。



看这姑娘。应该是帕米娜的扮演者。它疑似在魔笛创作过程中跟小莫有一腿。但是电影表现的很隐晦。也可能只是关心小莫的身体吧。她的名字里有一个Gottlieb,小莫马上就接茬说,咱俩名字一样,Theophilus,Amadeus都是神之爱子的意思。连席席都吐槽了他。




魔笛的演出。可以看出这时候身体已经很不好了。电影里有一个扬手的动作结果一晕直接仰过去了,苏斯麦尔及时扶住了他,他眨眨眼睛站稳继续。没有1984那种晕倒到指挥台上的drama情节。比较喜欢这个平淡的表现手法。更让人揪心不是吗?最后再夸一次演员指挥时的神态,专注而融入。





谢幕的时候明显整个人都累虚脱了不在状态,但是定了一回神,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。这个笑和电影刚开始的笑对比起来,真是让人心疼。



回家就马不停蹄地写安魂曲。已经走火入魔了。没有什么能让他停下来。这版的小莫对安魂曲中父亲的阴影死亡的阴影感觉不是特别敏感。只是很现实地为了生计不停地做,另外一个层面就是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,创作音乐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解脱。



BTW,为啥回家了呢?因为魔笛弄完了呀,没有理由再住在席卡内德那里了。小康从外地回来一进门就看见小莫躺在地上晕过去了。赶忙扶起来喂了点水,担心的直哭。



这大包小包拖家带口的刚进门就要照顾病人。而且这时候小小沃菲已经生出来了。唉,按照这个电影,小康生这个孩子的时候,小莫甚至都没在她身边。



小莫刚被扶起来,一屁股就坐下继续写了。小康在说,如果你不去休息我就扔掉你的纸和笔。小莫只是一言不发很温柔地按住她要把乐谱抽走的手。唉,我贤惠的小康啊!即使这样她也没生气,只是无奈和痛心而已。其实,小莫你真的可以接过她的箱子,脱掉她的大衣,抱抱你们的孩子啊。



后来病情恶化了。医生一边放血,他一边还在写,停不下。苏斯麦尔在帮他举着一小盒墨水方便让他蘸笔。其实,比起德扎里莫扎特本人跟阿玛迪的对立,我个人倒觉得莫扎特对音乐有种林黛玉还泪的劲头。所谓“绛珠之泪,至死不干,万苦不怨,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”。我生来就为了这件事,不做这件事我的生命毫无意义,我能给多少我就给多少,苦不苦的我认了,不让我做我反而更痛苦。真到生命最后一刻,我回顾这一生给这件事的所有,我一丝一毫都不觉得亏,都是心甘情愿。所谓春蚕蜡炬,开始付出了就从没打算过回头。



最后莫扎特几乎死过去了。小康揪心都揪死了,医生在那边边写边读“死亡原因:高烧、炎症……”小康说,大夫您别那么大声,万一让他听见。医生:放心吧孩子他已经听不见了。



生命的最后一刻钟,苏斯麦尔才敢把老师的笔从他手里偷偷拿走。但是他在这时突然醒了过来。




然后,他看到了天堂的爸爸妈妈和姐姐。其实我第一眼有点奇怪怎么穿成这样,因为是天使了?其实是第一幕爸爸妈妈姐姐的睡衣啊。他看到的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弹琴时,围绕过来的惊喜的家人的样子。



然后,有人截去了4号的日历,时间还是来到了1791年12月5号。


好了,不用走程序,可以直接哭了。我已经尽量幽默了,到头来还是给自己写哭了。唉。

评论

热度(116)

  1.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